大便、放屁是腸道健康指標

April 12, 2014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教授陳邦基認為,腸道是否健康、菌叢是否平衡,可以從糞便和屁來評估。

健康的腸道產生的便便應該是:

長相:如同香蕉一樣。由於糞便水分佔七成,落水之後應該半浮沈於水中。大便的表面有層黏膜。

顏色:愈接近黃褐色愈好。

重量:100300克,硬度適中。

排氣:而排氣更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正常的人每天都要排氣25公升,以下3種排氣就要特別注意。

■無屁

「不放屁你才要擔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病房副主任陳建宏擁有中西醫背景,他舉例手術後,一定得等到排氣,才表示腸胃通暢了。

沒有屁放的人通常會腹痛、腹脹或便秘,嚴重時還可能是腸阻塞。

■多屁

人一天約放屁510次,每次排氣2001000cc,平均500cc,屁太多有可能是吃了太多如豆類、薯類或肉類的產氣食物;吃飯時說話或配氣泡類飲料,也會讓自己多屁。

但消化不良、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多屁,如果密集放屁,一天超過20次,屁味較臭,就應該提高警覺。

■臭屁

「健康腸道放的屁應該不臭」陳邦基說。因為腸氣的成分包括氮、氫、甲烷都是無味的,來自有味道的氨、硫化氫不到1%。如果會臭,是因為吃了太多蛋白質及脂肪,腸道內食物腐敗的證據。

(文章摘錄自康健雜誌18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柳 的頭像
    老柳

    印度老船長 癌症自然食療

    老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