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癌症生物統計學家優瑞許/化療病人在存活率方面發現!

結直腸癌:無證據顯示化療病人存活率獲改善。

胃癌:無明顯證據。

胰臟癌:存活率完全無效;未接受化療的病人活得較久。

膀胱癌:未做臨床實驗。

乳癌:無直接證據顯示化療延長存活率,化療之使用有道德上的疑問(大多數乳癌患者在手術前後都給予化療)

卵巢癌:無直接證據。

子宮及子宮頸癌:存活率未獲改善。

頭頸部癌:存活率未得到改善,僅有零星的縮小。

對癌末患者而言:化療只是一種折磨!

一位法國的腫瘤專家查理‧馬士(Dr. Charles Mathe)甚至說:「我如果得了癌症,我絕對不會到癌症治療中心去,患者離這些中心越遠,越有生存的機會。」加州大學的哈丁‧瓊斯(Dr. Hardin Jones)分析了幾十年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統計後說:「…癌症病人可能還是不要治療的好。」像這樣的癌症醫師的見證在戴氏書中比比皆是, 那麼 醫師為什麼還要對他們也束手無策的病症向病人說可以治療呢?

享有『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雅號的肯恩‧威爾博(Ken Wilber)在《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 張 老師文化出版)中,記述他的妻子罹癌的過程。他提到一位好友罹患了末期癌症,她的醫生建議接受另一種非常強烈的化療,如果照醫生的話做,應該還可以活十二個月。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接受化療,還能活多久?」醫生回答:「十四個月。」再度建議她採用化療。書中又提到一位癌症治療權威寫了一本非常受重視的書《任性的細胞》(The Wayward Cell)。他花了許多篇幅說明化療為什麼無效,接著又說明即使如此,化療仍然該被採用,「因為化療能讓病人維持正確的醫療方向。」肯恩的評語:「老實說,它也阻礙了病人尋求其他的治療途徑…這根本不是在治療疾病,這是在治療心病--醫生企圖控制病人對疾病的理解以及其可能尋求的治療種類。某種治療也許對疾病無效,但對心病卻有效,因為它可以引導病人聽信某個權威和接受某種醫療。」

肯恩在書中說腫瘤醫師並非企圖惡意操縱病人,也非刻意掩飾他們的有限的技能,他們在病人熱切的期望下,同樣感到無助。因為醫療對癌症無效,所以醫師被迫扮演安慰病人的角色,雖然這類角色是宗教家的專長,對醫師而言是欠缺訓練的。但是在病人的眼中,醫生確實是地位崇高的牧師。

其實這也是事實!

主流醫師多半對另類療法不熟悉,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以至於他們得依賴醫學研究或實驗簡報為訊息來源;而這些簡報又多為反對另類療法的組織機構(比如藥廠或癌症醫學中心)所準備。因為一位癌症病人對癌症醫院或中心來說是一個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主流的癌症治療在今日的美國根深蒂固的準則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可以讓醫院賺得最多,而且保險願意付錢。所以現行的美國癌症醫療政策,會繼續掩飾事實,除非你自己從他們的神話中醒悟。

Jennifer Lin - Google+裡我提供的建議!

飲食療法(預防醫學)本來就跟主流醫學項目互相衝突,很多醫生私下表示:「都有吞魚肝油的習慣。」因為人體必需胺基酸並無法透過飲食攝取足量,以專業知識而言每人都很清楚飲食均衡的重要性,只是他們會提醒人們生病還是要看醫生。

在《沒有癌症的世界》一書中所提到維生素B17可以治療癌症,對照美國FDA與孟山都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難理解,如果我和妳角色對換?我會選擇相信第17種維生素確實可以「抑制」癌細胞——而不是可以「治癒」。細胞癌化是慢性新陳代謝疾病所誘發,再加上DNA缺陷所導致癌發的病例來說,其成因(遺傳學)及生理環境都非常的複雜。

文中段落如下:「克氏發現,要將兩者結合鍵打開,只有一種叫beta - glucosidase的葡萄糖酵素;這種酵素雖然分布於人體,但是在腫瘤處卻是含量特別高。」意思就是酵素在人體其他部份也有(腸道),只是腫瘤處的含量特別高,那是不是代表服用仍然有中毒的風險?而且複合維生素C食用會促使更多氫氰酸產生,只不過微量的氫氰酸對人體並不會有影響,但仍然有過量的中毒風險。

要萃取第17種維生素不是問題,只是——人類要由食物中攝取多少種的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可以令身體機能正常運作?至今仍然未完全達到已知的領域。以一個健康成人來說,我是持保守態度去看待第17種維生素。但如果跟妳角色互換?我會選擇放棄化療去攝取維生素B17並注意「日常飲食的均衡」,不過在用量、用法上還是值得商榷及推敲再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