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鍾先生是糖尿病患者,兩腳腳底皆嚴重潰瘍呈現糜爛,經醫師採用病患自行的周邊血液提煉富血小板的血清來治療後痊癒,此新療法對腎衰竭、糖尿病患者傷口久不癒合;可避免截肢的命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醫師今天(20日)與治療痊癒的51歲鍾先生與58歲蕭女士,一同出面說明治過程,張家寧醫師說,糖尿病患者常因小傷口造成經年累月不易恢復的慢性潰瘍傷口,利用這項療法,患者首先要將糖尿病控治得宜。

51歲鍾先生來院求診時,兩腳腳底皆有嚴重潰瘍,由於傷口照顧不佳,造成傷口呈現糜爛潰瘍,且分泌物不斷,傷口四週及鞋上都被分泌物所沾黏。因傷口已沿用舊時的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已超過一年,但一直沒有改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醫師在了解患者病史及與患者討論過後,決定採用病患自行的周邊血液提煉富血小板之血清來治療,患者接受治療一次後,傷口面積就小於原來面積的70%患者在接受兩次治療後痊癒。

另一位58歲蕭女士,來院時愁眉苦臉,因左腳底紅腫熱痛,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清創後打抗生素,出院後左足底傷口11×2×1公分。因無法自行照顧傷口,雖然按時就診,持續換藥,但傷口恢復的進度仍非常緩慢,便要求接受新療法治療。在接受第一次治療後傷口便縮小為3.5× 0.6×0.5公分,二次治療後傷口完全癒合。

張家寧醫師表示,目前醫學在對於即時治癒內科患者的慢性潰瘍有一定的瓶頸,即使用含生長激素敷料等仍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患者的痛苦。這種“即抽、即處理、即打”的即時療法,是長期為傷口不癒合患者的新希望。這種新治療方式是在病人身上抽取周邊靜脈血,當場分離血小板,可以在注射時增加傷口旁組織的生長激素,進而喚來全身或附近的幹細胞來修復組織(回家效應Homing),才能夠讓傷口變小、逐漸乾燥而且縮到痊癒。

但張醫師強調,在接受治療時,仍須注意傷口是否乾淨,所以施行新療法前,需先施行清創手術,之後的12週,再開始此療法,兩週為一輪迴治療,來解決傷口癒合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