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開發出...可能治療阿茲海默失智藥物
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攀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積極投入治療阿滋海默失智藥物研究與開發,已在動物實驗獲致重大驚喜成果,成大團隊為阿茲海默基因轉殖小鼠(模擬晚期失智)靜脈注射所研發的人工合成「Z小分子蛋白」,一段時間後其腦內的病理特徵消失近半、學習記憶能力幾乎完全恢復,其研究為廣大患者與家屬帶來一線曙光。
成大分子醫學研究所張南山特聘教授、細胞生物解剖學研究所所長司君一教授與醫學院副院長郭余民教授,針對延緩阿茲海默症失智藥物開發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已於3月刊登於電子版美國阿茲海默症會的旗艦期刊《阿茲海默與失智症:轉譯研究與臨床處理(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
失智症患者中大多數是屬於阿茲海默失智,主要的病理特徵為腦內類澱粉斑塊堆積,以及神經纖維糾結組織。多年來全世界醫學、科學界不斷針對此兩個病理特徵研發新藥物,但成效並不理想。
成大團隊長期研究發現,人進入中年腦內開始出現特殊的蛋白質堆積,它能夠促使類澱粉斑塊堆積,這可能與中年後常忘東忘西有關,然而此時並沒有出現失智症狀,但隨年紀增加,腦內的類澱粉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亦逐漸堆積,二個特徵導致失智病徵愈發明顯。
張南山教授10年前即領先全球率先發現人體內有一種「Zfra小分子蛋白」,持續研究進一步得知Zfra具有防癌及抗癌功效,遂與腦神經專家司君一教授、郭余民教授合作,近來又發現Zfra小分子蛋白可減輕腦內類澱粉斑塊堆積、降低神經纖維糾結組織, 該團隊共同投入研發延緩阿茲海默新藥物。
Zfra,是由31個胺基酸構成的小分子蛋白,成大團隊經過無數次篩選與實驗,終於從中找出由7個胺基酸組成的序列片段,其第四號到第十號的胺基酸序列最能有效對付類澱粉斑塊、神經纖維糾結的小分子蛋白,經人工合成特殊的「Z小分子蛋白」。
團隊實驗將「Z小分子蛋白」,每週一次微量靜脈注射予阿茲海默基因轉殖小鼠,一個月後發現實驗鼠腦中阿茲海默症的兩大病理特徵--類澱粉斑塊清除了超過50%、神經纖維糾結組織也減少五成。另外,小鼠經動物行為實驗測試,阿茲海默基因轉殖小鼠學習記憶與正常小鼠組相比,幾乎一樣好,顯示其學習記憶能力顯著恢復。更讓團隊欣喜的是,將「Z小分子蛋白」用於生下來三個月的小鼠,在成長過程中,也能有效預防阿茲默失智症發展。
新藥研發要進入實際治療階段,是一條極花費金錢、時間的漫長道路,張南山教授、郭余民教授、司君一教授研究團隊期待國際大藥廠不吝支持,讓研究成果能加快臨床前期及臨床測試的時程,讓失智症不再是無解之症。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計報告指出,105年底台灣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而且比例將持續增加。失智症中,大多數是屬於阿茲海默症,國際上雖然不斷研發阿茲海默失智藥物,但絕大多數都在臨床測試失敗,僅少數藥物仍持續臨床試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