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半日斷食

作者:甲田光雄

出版日期:2008/07/17

所謂斷食,本來是指至少要三天以上完全不進食的「徹底斷食」。

進行這種斷食方式前,先制定一段為期數日的減食期,慢慢減少進食量,然後才進入徹底斷食階段。斷食期最少要三天以上,而且期間內除了補充水分之外什麼都不能吃。在徹底斷食期結束後,還要安排一段慢慢增加進食量的增食期,這樣才能真正結束。

半日斷食堪稱是一種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實踐並具有實際效果的斷食法。

半日斷食又分成不吃午餐或不吃晚餐等多種實行類型,我建議進行的是早上斷食,也就是不吃早餐的方式。

早上以清除體內堆積最優先

相信一些人會抱著「為什麼不選擇禁食午餐或晚餐,而非得要不吃早餐呢?」這樣的疑問吧!

其實不吃早餐,也就是早上什麼都不吃,對我們的身體而言,是一件非常珍貴且極重要的事。

相信許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在一天之中,如果晚上是睡眠時段,那麼早上就是排泄的時刻。確實如此,到此為止的認知都沒有錯。但是許多人也深信早上是需要好好吃早餐的時段,這就產生許多誤解,並出現有害健康的盲點。

排出體內積存的廢物和攝取營養,這兩者都相當重要,但有其先後順序,不能錯置。人體應該要先排泄再吸收,但很可惜的是現代人多半未注意到這一點。

前一天積存的老廢物質還留在體內,此時再吃早餐入肚,我們的身體到底會如何呢?而腸道又如何因應呢?若深信先吃再排泄,可就大錯特錯了。吃下食物後雖會排出糞便,但腸道內絕不會因此一乾二淨,不過是因其中裝得太多,無可奈何排出一部分糞便而已。

有的人說:「可是我早上起來會先排便,然後才吃早餐。」這些人也許認為:「我是先清除體內堆積後才進食,這樣就是先排泄了,所以沒問題。」但即使如此,體內堆積的廢物還是沒有完全排盡。所以藉由不吃早餐且在中午前什麼都不吃的方式,保持長時間空腹來促進完整排泄。

一般生理學主張,吃早餐可刺激自律神經(與人體意志無關,自動控制內臟運作的神經)運作,加速腸道蠕動(將腸內物質向前推送)並促進排便。這項說法雖是事實,但如此僅是排便過程的一部分罷了。完全空腹更能使大腸徹底進行排泄作用,將體內堆積的廢物都排出體外。

若早上不進食,保持空腹狀態,身體就會分泌名為運動素(Motilin)的荷爾蒙,促進腸道活動。加拿大伯朗博士於一九七一年發現運動素,並確認是一種促進腸道排泄的消化道荷爾蒙。所以在午前保持空腹,就可促進排泄能力,加速排出體內堆積的老廢物質。

經常便祕的人若不先排便就食用早餐,排便將更困難;但如果在排便前什麼都不吃,腸道會開始蠕動,讓人產生便意,這也是空腹促進運動素分泌的結果。

忽視早晨是排泄的時段,卻固守舊觀念地吃了早餐,反而容易便祕,且會因為未充分排便而累積宿便,造成血液不通暢,導致身體不適或生病。

因此我們應先在午前斷食,將前一天堆積在體內的老廢物質完全排出體外,接著再於中午及晚上吸收營養,這才是符合自然法則的順序。

宿便是百病淵藪

宿便正是各種疾病的肇因。

一般人大多認為,宿便是積存在大腸中一至兩年如焦油般的物質,但即使實際以內視鏡檢視腸道,也極少發現這樣的物質。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都未看到宿便,所以現代醫學對宿便問題採放任態度,甚至否定宿便存在。

會有如此情形也無可厚非,因為糞便並無法停留在腸壁上達一、兩年。腸道中存在約百種的腸內細菌,數量多達百兆以上,這些細菌不斷地分泌酵素(引發化學變化的物質)分解腸內糞便,加上腸道黏膜約隔三天進行一次更新,這都使得糞便不會累積在腸壁上。

但是實際進行斷食後,大多數人都會排出大量宿便,那宿便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宿便是持續攝取超過腸胃負荷的食物量而導致腸道阻塞的排泄物。舉例來說明,高速公路一分鐘能容納的車流量為一百輛車,當有七十輛車時還能順暢前進,但若擠進一五○輛車時,五十輛車就形成阻塞。以相同情況來形容腸道,這些阻塞就是所謂的宿便。

此外,即使吃的食物量在腸胃處理能力範圍內,若不多喝水、不攝取纖維,且完全不運動,或是心事重重……出現這些妨礙腸道蠕動的因素,還是會導致宿便累積。這麼說來,我們現代人其實經常處於宿便積存的危險之中。

檢視人類的腸道,不難發現每人或多或少都有沾黏現象(本應分離的組織因纖維性組織而相連、融合的現象),腸沾黏的主因也起於吃下超出腸胃負荷的過多食物。

若進食量總是超過腸胃負荷,長此以往,負責收納食物的腸胃就會下垂或擴撐開來,於是腸胃因為安定性不足而產生多處皺褶。這些皺褶處將化為沾黏,腸壁沾黏處進一步變形且緊縮扭曲,導致腸道內的食物殘渣卡在這些部位難以順利通過,最後就變成宿便阻塞在腸道裡。

一旦腸沾黏繼續惡化,沾黏部位變得如膨脹的氣球一般,久而久之引起腸道麻痺,並使腸道停止運動,於是因為腸道無法充分蠕動,陷入累積更多宿便的惡性循環中。

雖然阻塞在體內的宿便會受腸內細菌分泌的酵素影響,數週內就發酵(分解)消失,但即使宿便消失了仍然形成問題。

因為宿便會變質形成異常發酵(腐敗),最後被人體吸收,當然也同時吸收了異常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毒素。我們的身體吸收這些腐敗物質和毒素,將引發頭痛、肩膀酸痛、暈眩及倦怠等各種症狀。

宿便就是以此種方式將毒素帶到體內,成為各種症狀的罪魁禍首。然而可惜的是,現代人的盲點就在於無法看清這項危機。

宿便還會促進腦部和心血管阻塞,引起腦梗塞、心肌梗塞、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又稱膠原病,伴隨關節痛、肌肉酸痛、皮膚硬化等症狀的疾病)及過敏性皮膚炎等多種疾病。特別是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的動物性食品,所造成的宿便危害最為明顯。

不吃早餐,多喝開水或柿葉茶

以多補充水來取代吃早餐,攝取水分有助於排除體內糞便與宿便。

進行半日斷食期間,補充水分選擇開水或是對腸胃較溫和的柿葉茶(柿葉泡的茶)。柿葉茶可在健康食品店中購得。

飲水一定要喝白開水。至於推薦柿葉茶的原因,在於它是酸性,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腸胃相當溫和;相較之下,雖然綠茶含有兒茶素等有益身體的成分,但因為綠茶是鹼性,喝太多將導致腸胃不適,所以還是改喝柿葉茶更適宜。

此外,晚上睡覺時會流失體內水分,所以午前時段確實補充水十分重要。開水和柿葉茶搭配飲用,至少要喝五百毫升,而每日飲用量以一.五~二公升最理想。

●用餐中及飯後三小時內不要喝水

請注意,用餐中及飯後三小時內不要喝水。如果在腹內有食物時喝水,將會沖淡胃液,並妨礙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造成身體浮腫。也許一部分的人會對此項限制感到痛苦,但這規定相當重要,讀者務必要遵守,以提升半日斷食的效果。

●不吃早餐而覺得難受時,可喝綠色蔬菜汁充飢

初期不吃早餐會飢餓難當的人,可以喝約一八○毫升的綠色蔬菜汁充飢。現在市面上販售各式各樣的蔬菜汁,雖然市售蔬菜汁大多為添加水果成分的果菜汁,但也無妨。只是當慢慢習慣不吃早餐後,就應漸漸減少蔬菜汁飲用量,最後只喝水和柿葉茶。至於無論如何都難以適應不吃早餐只喝水的人,可試著在蔬菜汁中混合少許糙米酵素或糙米粉,這兩種健康食品如今廣為大眾使用,並獲得各方好評,許多人藉著它們大幅改善身體狀況。

●若剛開始無法不吃早餐,也可先從減少早餐份量做起

無法立刻適應不吃早餐的人,一開始可先不斷食,但漸漸減少早餐份量;等習慣後,改喝蔬菜汁當早餐;接著再嘗試只喝水和柿葉茶。如此循序漸進,就能適應不吃早餐了。

減少午餐和晚餐的份量

進行半日斷食特別需注意的事,就是一餐不要吃太多。即使沒吃早餐,也不能因此在中午和晚上過量飲食。

一般人們常說,不吃早餐會發胖,相撲力士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過這是因為他們雖然沒吃早餐,但在中午及晚上會大量吃喝的緣故。

●午餐吃以前進食量的八成

午餐是最需注意的一餐,得小心別因長時間沒進食就吃太多。由於身體在午前都處於斷食狀態,所以斷食後的午餐最好少吃一點,儘量控制在以前進食量的八成左右。

●飯前吃一顆橘子或半顆蘋果,防止自己吃過多

若是常常不小心吃太多的人,可以在午餐前先吃一顆橘子或半顆蘋果,藉由水果富含的糖分和水分,對解除飢餓感大有幫助,這樣就能防止午餐吃過多了。

●午餐飯後想睡即表示食用過量

進行半日斷食初期,很難判斷自己的午餐份量是否合宜。但若是吃完午餐後便感到明顯睡意,那就表示食用過量了,隔天起必須減少午餐份量才行。

●晚餐份量可照舊

基本上,晚餐進食量和以前一樣並無所謂,但過量飲食是大忌,所以仍需注意只吃八分飽就好。檢測晚餐份量合宜程度如同午餐,若是飯後想睡顯然就吃太多了,隔天起晚餐得再少吃些。

●遲吃晚餐將導致失眠

自就寢時間逆推算,晚餐至少要在睡前三小時食用完畢,因為人在一定程度的空腹狀態下才睡得比較安穩。

如果在肚子飽飽的狀態下入睡,容易盜汗或作夢,導致無法安眠,進而造成隔天早上起床困難。為了促成自己每天早上以清爽的心情醒來,不要太晚或在睡前吃晚餐。

 

●併用通便劑促進排出宿便

在進行半日斷食期間,可併用溫和通便劑來促進宿便排泄,例如含氫氧化鎂的鹽類瀉劑。由於一天進食量減少,因此原本腸胃蠕動功能就不佳的人,一開始容易產生便祕症狀。通便劑有助於防止便祕發生,再加以持續進行半日斷食調理腸胃功能,就能排便順暢,所以不用擔心危害身體健康。

含氫氧化鎂的鹽類瀉劑,不僅具有輕瀉作用,還能消滅宿便釋放的一氧化碳,並中和體內氧化後產生的活性氧等有害物質,更能補充身體必需的鎂。請遵照指示服飲。

此外,藥局販售的「鎂乳」,雖然濃度不同,鎂含量比前者低,但較易購得,也可當作代用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柳 的頭像
    老柳

    印度老船長 癌症自然食療

    老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