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始,正確使用我們的身體能量!

啟動「酮體」開關,從此拒絕「累」與「病」

與生俱來的「生酮體質」,是大腦和身體的健康關鍵

  想要在往後的人生中,保持大腦和身體持續健康,活用「酮體」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方法。一旦養成能夠生成酮體能量的「生酮體質」,我們的身體就會產生更多正向影響,如下:

˙【有效預防生活習慣病】

˙【抗老化(製造酮體時,會啟動抗老化的長壽基因)】

˙【維持正常食欲】

˙【飯後不再昏昏欲睡】

˙【預防並有效改善失智症】

擺脫帶來飢餓的葡萄糖,改以燃脂抗老的酮體當能量

  一直以來,「肌肉及內臟只能靠葡萄糖運作」的觀念,已經根深柢固在大家心中,而且對於「大腦能利用的能源只有葡萄糖」的說法也始終深信不疑。但你知道嗎?這些所謂的常識,其實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錯誤資訊!

  我們從飲食獲取的營養素中,能製造成能量,提供內臟及大腦運作的僅有脂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醣質)這三種。換句話說,不管吃下再多蔬菜水果,或是攝取多少的維他命及礦物質,都無法轉變成為能量來源。我們吃到肚子裡的脂質、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為了製造能量,最後會形成兩種分子,一種是眾所皆知的葡萄糖,而另一種就是最近十分受到關注的「酮體能量」。

  吃下白飯、麵包、麵類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血糖值會快速上升,接著胰臟就會開始分泌出胰島素,將葡萄糖送至全身上下的細胞中,讓細胞得以運用葡萄糖所製造出的能量。這種的運作機制,我們稱之為「糖解作用」。

  如果經過糖解作用後還有剩餘的葡萄糖,便會以肝醣的型式暫時儲存在肝臟中。但因存量和可以使用的情況都有限,所以即便肝臟裡面儲滿肝醣,也只能保存5個小時左右。一旦超過5個小時,無法繼續儲存的肝醣就會藉由胰島素的作用,轉化成中性脂肪進入血液之中。

  像這樣以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身體大約每隔56小時就會因肝臟中的醣質不足而產生「飢餓感」來提醒進食,以免能量不足。我們習慣一天吃三餐,便是配合葡萄糖運作週期,必須定時補充醣質的緣故。

  但是如果每天多吃肉、魚或沙拉,長時間持續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那麼儲存在肝臟裡的備用葡萄糖就會消耗殆盡。這個時候,肝臟就會改利用體內的脂肪製造「酮體」,取代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一旦身體開始產生酮體,形成「生酮體質」後,就代表身體不再仰賴葡萄糖當作唯一的活動能源,即使血糖低也不用擔心,還是能過著尋常生活。

專注力大提升!網球世界冠軍喬科維奇的「逆轉勝飲食法」實證

  寫這本書時,正值網球四大公開賽之一的法網比賽期間。雖然我支持的日本選手錦織圭很遺憾地在四強賽落敗,但接下來幾日的賽程漸趨白熱化,場場精彩刺激。其實在當時有一位備受矚目的網球選手,正是倚仗酮體的力量,才能夠成功奪下勝利。這位網球選手,就是塞爾維亞出身的諾瓦克.喬科維奇。

  喬科維奇自20歲在四大網球公開賽中取得首次大滿貫冠軍後,便以世界頂尖選手的姿態活躍於球壇。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便一直受到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所苦。

  2010年的澳網八強賽,喬科維奇在和桑加對打時,激烈的腹痛突然襲擊而來,他臉上浮現痛苦的表情後旋即倒在網球場上。儘管痛苦的程度越來越劇烈,他依然找不到病發的原因。但命運真的很不可思議,當時遠在故鄉塞爾維亞的一位營養學家切托耶維奇(Igor Cetojevic)博士恰好看到這場轉播,立刻點破喬科維奇的問題正是「麩質過敏症」。

  切托耶維奇博士與喬科維奇的父親剛好有共同的朋友,在該場比賽結束大約半年後,喬科維奇透過博士得知自己莫名次的病痛,是因為飲食上發生問題,於是,馬上決定開始改變每天吃下肚的食物。一開始的兩個星期,他完全不碰小麥,結果不但體重變輕、體態更結實,連活動起來都比以前更順暢,思緒也清晰許多。不過短短兩週的時間,身體和大腦就產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調整飲食習慣後的隔年,喬科維奇選手在四大公開賽中接連取得3次冠軍,留下43連勝的優異紀錄。光是不以小麥為主食,並從飲食中排除麩質,就能帶來這麼顯著的改變,這就是「酮體能量」的不可思議之處!

吃飽就昏昏欲睡?快啟動「酮體能量」,擺脫血糖不穩時的焦慮手抖、精神不振

  如果只依賴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當儲存在血液或肝臟裡的葡萄糖用光時,身體就會「熄火」,於是飢餓嘴饞、手指顫抖、身體懶散無力、專注力下降、變得暴躁易怒等等低血糖的狀況,就會一一來襲。但只要吃下甜食、米飯、麵包等含醣質的食物,這些症狀就能馬上獲得改善。也因為這樣,才會常聽到人家說攝取醣質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優化工作效率⋯⋯但這其實,是個天大的錯誤迷思!

  如果每當血糖快速上升或下降,就立即出現食欲旺盛、專注力下降、變得容易生氣等等問題,就代表你的身體已經完全受到葡萄糖擺布,進入「糖中毒」的狀態。只要改利用酮體當作能量,血糖沒有明顯波動,自然就不會因為血糖值下降就食欲混亂、專注力下降,或是動不動就覺得焦慮煩躁,這些問題都能大幅改善。

  你有過吃飽飯後想睡到不行的經驗嗎?

  午休時間已經結束,眼皮卻依然重到不行,意識矇矓沒辦法專心工作。像這種情況,就是血糖值正在大幅波動的「機能性低血糖」徵兆。所謂機能性低血糖,指當從飲食中攝取過多醣質,導致血糖值急遽上升時,身體為了降低血糖而分泌大量的胰島素,結果反而又因為下降的速度過快,而陷入低血糖的狀態。如果將體內的能源切換成不會影響血糖的酮體,不但每次吃飽就想睡的狀況能順利解除,精神也能保持得更神采奕奕!

日本人氣節目特輯報導!減少碳水化合物,從體內養出健康「生酮體質」

  2015年1月,日本TBS人氣長壽電視節目「發現世界不思議」中,曾經播出「人類進化史中的祕密!最新瘦身法大公開」特輯,除了介紹「酮體」的效果外,還以「肥胖的祕密」為主題,檢視現代人的肥胖問題與飲食生活。節目中也特別針對我們研究室的實驗結果做了專訪。

  當時,我們以「生酮體質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為題,進行過一次效果非常顯著的比對研究。我們請到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約30歲,體型微胖)協助測試,得到十分有力的數據。探討酮體的相關報告至今依然為數不多,這份研究得出的結果,可說是醫學書上未曾記載過的驚人發現。

  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們請擁有相同基因的兩人,分別採取「限制醣質的飲食」和「平常的飲食」。所謂「限制醣質的飲食」,其實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每天正常吃三餐,不用計算卡路里,只是要扣除主食的米飯和麵類。如果以市售的燒肉便當來說,就是只吃飯以外的其他配菜。因砂糖屬於碳水化合物,含糖的糖果巧克力也必須忌口,餐間點心改以堅果代替。

  此外,就是一天攝取100ml 的椰油,將椰油加進咖啡中,或是當沙拉的調味醬來食用,促進體內更順利製造出酮體。

  實驗開始後的每個星期,兩人會固定接受體重測量(體重與BMI)以及血液檢測。沒想到實驗開始沒多久,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限制醣質並食用椰油的哥哥,不但體重跟腰圍明顯下降,隨著體內逐漸製造出酮體,血液檢查的結果也和以往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和平常維持相同飲食的弟弟則沒有特別改變。

-------------------------------------------------

「生酮體質」的三大關鍵原則!

只要吃對食物,就能自然養成不會變老的健康好體質

原則低醣:醣質過多會導致失控的「發炎症狀」

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內臟脂肪推出「凸小腹」!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體重好像年年都在增加,而且脂肪一馬當先往腹部集中。就算體重機上的數字沒差多少,肚子卻越來越大……

  你知道嗎?「凸小腹」正是剝奪我們青春與健康的大敵!

  腹部堆積的內臟脂肪越多,人體老化的速度就會越快,患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高。撇開外觀不好看不說,還會影響我們老年後的健康活力,並且大大提高了罹患失智症或腦中風的風險。

  內臟脂肪顧名思義,就是附著在內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難纏的內臟脂肪之所以會大量堆積,攝取過多米飯、麵包、麵、砂糖……等等碳水化合物絕對是主因。如果想要改善,重新調整飲食生活是必要的第一步。

甩開多醣飲食,從肚子開始瘦出健康!

  內臟脂肪為什麼會增加?

  有很多人認為吃太多肉及奶油,是內臟脂肪增加的主因,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吃下過多的米飯、麵包、麵類、甜食或是飲料,才是內臟脂肪不斷囤積的最大癥結點。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因為大量食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高醣質食物,才會導致內臟脂肪不停地囤積,形成消不掉的「凸小腹」。

  當我們吃下碳水化合物,血糖值暫時上升後,胰臟就會分泌出胰島素,將葡萄糖送進細胞內,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被送進細胞內的葡萄糖,會成為我們活動身體、思考事物的能量來源。但假如攝取的量過多無法消耗,剩下來的部分就會轉變為中性脂肪儲進脂肪細胞中。

   促進葡萄糖合成中性脂肪是胰島素的工作。當胰島素發現血液中充斥著用不完的葡萄糖時,就會為了降低血糖開始賣力工作,不斷促進中性脂肪合成。換句話說,假如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血糖急遽上升,身體就會為了因應這個情況大量分泌胰島素,導致內臟脂肪不斷增加,最後超出胰島素的負荷,只好再拼命分泌出更多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值。

  但這樣一來,隨著內臟脂肪越來越多,胰島素的運作就會加速失控,形成一面倒的骨牌效應,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性」。不只如此,內臟脂肪過度囤積還會造成食欲紊亂,怎麼吃都吃不飽,變得越來越胖。

原則少麩質:小麥(麩質)是侵蝕身體和大腦的「沉默殺手」

從美國蔓延到世界的「零麩質」風潮

  米飯、土司、法國麵包、烏龍麵、蕎麥麵⋯⋯你知道哪幾樣會讓血糖值上升的最快嗎?答案是土司、法國麵包、烏龍麵。只要吃下這三樣食物,兩分鐘內血糖值就會快速上升。而這些食物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它們原料──小麥。

  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早已根深柢固,但為什麼時到今日才將其視為超級危險的食物?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轉折,就是血糖值。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小麥不只會造成血糖值快速飆升,它的成癮性也很強,容易導致腸道跟腦部出現發炎症狀。

比巧克力糖更可怕?用健康換取口感的「改良小麥」

  大家有沒有發覺,現在的麵包和以前比起來,吃起來更蓬鬆卻依然保有咬勁?我們常吃的麵包,多半是由美國進口的小麥製造而成。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美國產的小麥,幾乎已經不是我們以前常吃的小麥。而是為了加強抵抗龍捲風等天災或提高收穫量、加強蓬鬆口感,經過不斷改良的危險小麥。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1981 年發表了有關GI值(升糖指數,指吃進含醣食物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指數越高)的數據資料,發現精白土司的GI值是69,但全麥麵包卻高達72。順帶一提,市面上販售的SNICKERS巧克力,雖然加入大量的砂糖和巧克力,GI值卻僅41,由此可見麵包會讓血糖值上升得多快。

原則正確吃油:血管發炎,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平衡」!

怎麼吃油才健康?「海陸均衡」是關鍵!

  隨著攝取過多醣質導致的血糖問題漸漸受到重視,最近悄悄興起了一股「斷糖風潮」。但一般說到限制醣質的飲食時,往往很容易誤解成「吃肉代替米飯和麵包」的肉食至上主義。雖然乍聽下沒有疑問,但這其中卻潛藏著另一個必須考量的問題-「油」。

  油的種類有很多,在這裡暫且簡單分為多從海洋中獲得的「海洋油」,以及來自陸地上動植物的「陸地油」。「海洋油」,大多指鯖魚等海魚,富含EPA及DHA的魚油;而「陸地油」則是「動植物油」,泛指豬肉、雞肉的油脂,或是沙拉油、葵花油等富含花生四烯酸的植物油,。

  魚油等海洋油普遍給人健康的印象。最近常常聽到一個說法,指號稱最愛吃魚的日本民族近年來腦中風和心臟病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原本以魚為主的和食,逐漸受到歐美肉食主義取代的緣故。但嚴格來說,這個推論並不正確。

  根據統計,其實從1970年代開始,「魚比較健康」的觀念漸漸普及後,日本人對魚的食用量就已回升。但是,腦中風和心臟病的罹患率卻不降反升,為什麼?原因並不是油的攝取量多寡,而是在於「油的平衡」。

掌握正確「油」常識!擺脫「斷糖= 吃肉」的錯誤觀念

  避免血糖上升的「斷糖飲食」,近來已形成一股風潮。但實際執行的方法眾說紛紜,其中甚至不乏完全用油脂取代醣質的說法。

  通常在實行斷糖飲食時,都會建議多攝取肉、海鮮、蛋奶或大豆製品,取代米飯或麵包、麵食等醣質食物。再加上有些媒體報導指出,吃肉是維持健康的方式,導致有些人斷章取義,誤將「斷糖」和「只吃肉」畫上等號。的確,肉類含有的蛋白質可以在體內消化、分解成胺基酸,成為細胞的原料。假如蛋白質不夠,細胞就無法進行順暢的新陳代謝,久而久之血管變得脆弱,還會同時陷入營養失調的狀態。

  但是,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往往油脂也很多。根據攝取的油脂量多寡,會影響到體內的發炎狀態。換句話說,掌握「海洋油」和「陸地油」的平衡,才是最基本的要件。

-------------------------------------------------

這樣吃,不生病!

透過「斷糖生酮飲食法」,從體內製造源源不絕的「酮體能量」

◎正確選、健康吃,打造不生病的「生酮體質」

  想要打造出能夠製造酮體能量的「生酮體質」,究竟應該要吃哪些食物?暫且將各種常見食材分為以下四類:

 ˙【盡量避免的食物】

 ˙【可適量攝取的食物】

 ˙【每天吃的食物】

 ˙【建議使用的調味料】

盡量避免的食物

白飯、麵包、麵類等「主食」(可改吃適量的糙米、全麥義大利麵等)

甜點零食

飲料

甜酒(調酒、雞尾酒等)

嚴格禁止使用砂糖調味的食物

◆可適量攝取的食物

薯類(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等等) 

根類蔬菜(蓮藕、胡蘿蔔、牛蒡等等) 

南瓜、玉米、蠶豆、紅豆等等

乳製品(優酪乳、優格、奶酪) 

Omega-6含量高的油脂(沙拉油、玉米油、麻油、大豆油等等) 

每天吃的食物

肉類(牛雞豬皆可)

蛋類(一天一顆)

海鮮(建議多攝取EPA、DHA 含量豐富的食物)

豆腐、納豆、油豆腐等豆類食品

蔬菜、菌菇、海藻

含糖量少的水果(蘋果、草莓、葡萄柚、奇異果等等)

堅果類(核桃、杏仁、腰果、榛果等等)

Omega-3含量高的食物(亞麻仁油、印加果油、亞麻籽、奇亞籽等等)

椰油(中鏈脂肪酸)

◆建議使用的調味料

Omega-9 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橄欖油、菜籽油等等)

天然調味料(醬油、鹽巴、味噌、辣椒、胡椒等等) 

飯、麵、麵包……「主食」真的非吃不可?

  雖然酮體能量可以帶來非常顯著的健康功效,但很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充分運用這個能量。從我們以同卵雙胞胎兄弟為對象進行的研究即可發現,維持往常飲食的弟弟,體內幾乎沒有任何酮體產生。

  吃什麼才能打造出「生酮體質」?

  簡單來說,一開始只要先從兩件事做起,一是「減少醣質」,二是「攝取椰油或椰奶」。只要履行這兩件事,就可以打造出「生酮體質」。

  「限制醣質」對以米飯為主食的人而言非常困難,不論怎麼說明酮體的好處,常常有人只要一聽到不能吃飯就直接舉雙手投降。但是其實不用這麼辛苦,只要善用椰油或椰奶當作輔助,就能夠加快製造酮體的速度,達到更好的效率。

  至今養成的習慣,讓我們很難擺脫「一定要有主食」的觀念,也正是因為過度拘泥於這個想法,才會導致我們的身體漸漸被葡萄糖佔領,加速身體和大腦的老化速度。從現在開始,果斷地跟多醣飲食說再見吧!一起打造預防疾病、有益健康的生酮體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